2014年11月16日 星期日

2014 北極荒冰野地之旅#9 初探格陵蘭 - First look at Greenland

格陵蘭 (Greenland)這個在地球儀頂端最醒目、最白的一塊區域是我眼中北半球最大的「荒冰野地」.然,明明雪白一片,卻名為 "Greenland" - 「綠色之地」.會被稱為如此綠意盎然的美麗名稱但未免太名不符實的原由,得回朔到一千年以前,約莫在西元980~990年間.那個時代是維京人崛起的年代,維京人離開故鄉挪威擴展到海外,冰島順理成章地成為一個維京人國度,當時候有個名為「紅毛艾力克」(Erik, the Red),是一位脾氣暴躁的紅毛維京人,先是在挪威因為殺人而離開前往冰島避風頭,但暴躁的脾氣又在冰島闖禍,又使得他被冰島上的維京人放逐,令他三年內不准踏入冰島半步.紅毛艾瑞克不得已根據前人的紀錄,往西行去一些傳說中的小島試試運氣,他在這三年探訪了格陵蘭南邊海岸大部份的地區.放逐期滿後,他再度回到冰島,但惡習難改,又與人發生衝突,落敗之後不得已得再度逃離.這一回,有了三年被放逐的經驗,他開始向許多人宣揚,稱他在西邊發現了一處有著許多美麗的綠地,是放牧天堂,稱為Green Land.我想紅毛艾力克除了脾氣暴躁之外,應該也有一張三寸不爛之舌,很多人因此被說服,打算跟他前去,最後他帶領了25艘的船,把一群維京人帶往格陵蘭去生活.不知為何,在接下來著的十年,冰島維京人聽說 Green Land 果然名不虛傳,許多人已經在那裡安家立業,需要更多人手,於是有更多冰島人一批一批地移往他們夢中的綠草如茵之地.紅毛艾瑞克打著綠意盎然之旗號,冰島維京人前前後後有多達5,000人被騙來,但這些人還是因此就在格陵蘭定居下來.維京人在格陵蘭生活的日子也延續了好幾個世代,但400年後,小冰河期來,原本僅有的少數綠地變得不綠了,無法再放牧生長,與挪威、冰島母國失聯,最終整個維京人社會完全崩壞,全部消失不見.
冰山是格陵蘭的代表性產物,在北半球別無分號

維京人在格陵蘭的社會,歷經400後崩落之主因是過度使用格陵蘭有限的土地與自然資源,格陵蘭雖名為美麗的綠草如茵之地,事實上即便在南端,也僅有短暫三個月的夏天有 "Green land"「綠地」,勉強可供放牧,其餘時間都是冰封的白色大地,14~15世紀的小冰河期,讓格陵蘭的夏天不見了,加上長期的過度使用資源,最後導致格陵蘭的維京人社會完全消失不見.

迄今若您到格陵蘭南端或西南邊依然可以發現當年維京人活動之遺跡,格陵蘭的維京人社會勉勉強強地維持400年之後消失,但這並不代表格陵蘭完全沒有人煙,事實上伊努特人(也就是愛斯基摩人)早在6500年前就從加拿大移居至格陵蘭,且其社會迄今未曾崩壞,直至今天格陵蘭人主要仍有8成以上是伊努特人,他們依循著老祖宗的智慧(打獵、捕魚)代代相傳,延綿至今未曾崩壞不見.

格陵蘭土地270萬平方公里,台灣的60倍大,世界第一大島,全境全島超過80%終年被白色冰雪所覆蓋,90%的土地在北極圈內,冰層厚度最厚超過1500公尺,地球上有11%的淡水被冰封在此.人口不到60,000人,多數生活在格陵蘭南端與西邊,目前隸屬丹麥,貨幣為丹麥克朗,已經公投自治,希望邁向獨立,也有自己的國旗.
格陵蘭國旗


格陵蘭初體驗
簡略介紹Greenland 的由來與概況之後,我再度把主軸移回我的荒冰野地之旅上.

格陵蘭之大實在很難想像,此次破冰船之旅所行經的路線,僅是其東北部的兩個主要峽灣系統.格陵蘭東部相較於南邊與西邊,人煙稀少,東北地區更是裊無人煙.這正合我意,到北極旅行的目的就是遠離文明,一路上幾乎不會想要與文明有所接觸,這趟旅程,從Longyearbyen出發到冰島下船的12天裡,只有半天的時間去造訪一個與世隔絕的伊努特村莊,其餘所經之處盡是「荒冰野地」.
破冰船此行拜訪的地區
Teufelsschloss「魔鬼峰」
兩天半的橫渡格陵蘭海之後,M/V Ortelius 進入格陵蘭東北部,地屬"Northeast Greenland Natioanl Park"的"Kejser Joseph Frank"峽灣繼續航行著,夜幕低垂,船繼續開著,隔天醒來,一看天氣並不好,很失望,抵達格陵蘭的第一天活動就得冒雨進行,心裡想著如果以後每一天都是這種天氣那就不好了,不過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
如果天氣好,原本的計畫是一大早船開至 "Eleonore Bugt"時,可以等待黎明曙光,看著曙光照著海拔1,340公尺的"Teufelsschloss" (The Devils Castle; 可中譯為「魔鬼峰」),可惜抵達Eleonore Bugt"時雲層極低,不但沒曙光,還飄著雨,連Teufelsschloss 的頂峰都看不到.


Eleonore Bugt, Teufelsschloss 位置圖與破冰船進入格陵蘭的路線圖



雲層很厚、又很低,除了冰山,看不到曙光,也看不到「魔鬼峰」
雖然如此,旅行應該是沒有時間遺憾的,因為有了時間遺憾了一次,可能跟著錯過接下來的每一幕美景,惡性循環之下,遺憾會接踵而至.曙光照射魔鬼峰的奇景雖沒看到,但欣賞蒙上一層面紗的魔鬼峰也不賴,畢竟魔鬼怎能輕易就被找到呢?
陰沈沈的美景與冰山

或許魔鬼就應該這樣,有著一層神秘面紗才美

雖然沒有閃耀的晨曦,但低飛的雲霧仍讓早晨的峽灣有一股不同的靈氣,莫非深藏雲霧後面的不是魔鬼,而是仙女?

「冰山美人」擋在魔鬼之前
Ymer Ø - Antarctic Sund - Ella Ø
因為天氣的關係,未能欣賞到美麗的曙光.即便天氣不佳,我們仍然準備登陸「格陵蘭」,這次的登陸是5天以來,我的雙腿第一次踏上陸地,這一小步是整趟旅行的一大步.
下圖是當天(9/5)的行程,破冰船在Eleonore Budge 等不到曙光,往南航行至Blomsterbugt 準備搭橡皮艇至"Ymer Ø"進行5天來第一次登陸,登陸之後(下圖綠色點狀線)用雙腳爬上崎嶇不平山坡去探訪一處特別的紅色湖泊 "The Red Noa Lake" (可中譯為「諾亞紅湖」).拜訪那特殊湖泊之後,回到船上,經過著名的冰山巷 "Antarctic Sund" (可中譯為「南極灣」),轉個大彎,航經Maria Ø (瑪莉亞島),然後到達 "Ella Ø"(艾拉島),再度登島看看特殊的地形(下圖Ella Ø中綠色點狀圈

破冰船路線圖與活動示意圖


Ymer Ø - 伊瑪島
沒看到魔鬼峰,破冰船航向對面的Ymer Ø(丹麥語"Ø"就是Island 「島」的意思,所以中譯為「伊瑪島」),船準備在Blomsterbugt下錨,讓我們搭乘橡皮艇登陸健行,這是我第一次踏上格陵蘭的土地.
船在魔鬼峰附近的峽灣航行

經過大自然雕刻的一座冰山,很像一座城堡

遠望陰暗的魔鬼峰,一座座冰山點綴著海面

登陸前,雲層越來越低
上岸

 整個格陵蘭東部幾乎沒有人煙,所以Ymer(伊瑪島)是個無人島,這裏沒有道路,沒有指標,此地位於北極地區樹線(Tree Line)以北,所以看不到樹木,舉目所見不是凍原,就是是崎嶇不平光禿禿的岩石,時序入秋,所以凍原上的植物幾乎都有已經變黃、變紅.原始無任何人類加工的崎嶇地形,所以到這種荒冰野地之境必須要穿他們提供厚重的靴子,如果穿自己的鞋子就登陸,不管是多貴的登山鞋或是Gore-TEX 鞋子,應該走一趟就會慘不忍睹,沾滿泥濘不說,鞋子很快就會報銷.但用雙腳踏在原始的島上的確得小心.一不小心萬一滑倒或是扭到,那會相當麻煩,因為即便船上配有一名醫生,但在這舉目無人的荒冰野地之境,因意外而受傷,船上的醫療資源有限,旅途又長,會很棘手.總之,每次到極地旅行都會考慮這類的事情,一切小心.我看到同行旅客的裝備都比我齊全,背包、登山杖、腳架等都帶在身上,真佩服他們.
從船上看前一批上橡皮艇的旅客

下船登上救生艇

在橡皮艇上

出發了!

準備登上Ymer Ø

踏上岸邊,拍下大夥登陸的畫面

Delphine 她是這艘破冰船的探險隊領隊,法國人.有沒有覺得她很像台灣的某人

中間穿紅夾克者是Sarah, 她是探險隊員,植物學家,此次由她帶隊向大家解說.
已經不是第一次走在凍原上,所以經驗豐富,軟綿綿地,但要小心陷阱,免得整隻腳陷入泥濘之中,因為凍原下方就是夏天冰融的泥土.

不是凍原,就是大小石頭羅佈的區域,行走其中,小心為上
許多人的裝備都蠻專業的,背包、登山杖一應俱全

狂野的石頭山,我猜這座島有豐富的鐵礦,所以石頭上呈現許多紅色鐵鏽色.

大夥對每一樣東西都好奇不已,總可以駐足許久

努力的爬山,得很小心地爬,萬一失足可「代誌大條」
我就是喜歡這種未經修飾的荒冰野地
上岸以後原本停歇一會的雨再度飄下,讓崎嶇不平的石頭加上一項風險-「滑」,就有一位旅客滑倒,扭傷了手腕,還好沒什麼大礙,因為她滑倒的地方地勢算是平坦,只是因為不慎踏上一片濕滑的石頭.

Ymer Ø的秋景
東北格陵蘭的秋天盡是未經修飾的曠野,奇石怪岩與染紅的凍原,讓伊瑪島這裏的秋景別有一種狂野之秋的味道.
我喜歡這樣的荒野

峭壁,有我們的破冰船當背景,也另有一番味道

伊瑪島上秋天的味道

海岸線的秋景


峭壁與染紅的凍原

人成為秋天荒野的陪襯角色,為照片增加一點元素

光禿禿的山

變色的北極植物

海邊有一間行單影孤的打獵小屋

北極旅人流連於此情此境之中

這座島有鐵,所以岩石上都是鐵鏽


遠眺秋景

秋景與冰山

峭壁

秋天與山上的雪

人再度成為陪襯
The Red Noa Lake
姑且中譯為「諾亞紅湖」,這是一座很特別的湖,湖水是紅色的,可惜天氣不好,雲層低,
能見度不佳,若是天晴,一定更漂亮.
湖水會變成紅色,很明顯是因為此島的石頭含有豐富的鐵質,在冰雪的侵蝕下,把融水染成紅色,流入低處,形成此一特殊的湖.

很奇特的一個地方,遠山的倒影因湖水都呈紅色

近拍紅色湖水













iPhone所拍之全景圖
這顆被冰蝕的石頭,就是讓湖水染紅的鐵證
植物與人物
我喜歡拍動植物更勝人物,因為拍動植物、野生動物比較「自然」.但出來旅行,為了要紀錄旅行經歷與記憶,我會拍人物.有趣的是在荒冰野地把人物入鏡其實也變得比較「自然」.我想連我自己也不例外,我個人的身影也自自然然地被許多同行旅客所捕捉.所以就別介意囉!

我很欽佩在北極的動植物,充分利用短暫的夏季,在這人類眼中的不毛之地,在凍原、永凍層與石縫中,化不可能為可能,生長茁壯,開花結果,延續物種.時序入秋,多數已經變色,但仍有一些堅強地開著花,堅毅得很.雖他們的高度都不會超過20公分,但我仍得向伊瑪島上我所見、所拍的植物致敬.













人物呢!坦白說,我特別欽佩一些老人,看起來應該是在享受退休生活,但來此旅遊我發現他們凡事事必躬親、好學、好奇、勤勞,看他們齊全的裝備,我都覺得汗顏.有時候心裡會閃過一個念頭,以後老了、退休了,應該跟他們一樣,但應該也要有像他們一樣的體力.不然就是趁年紀不大時,不然得練好身體,否則屆時沒體力旅遊.但此時此刻不免想起前幾週的一則新聞,有位上市公司老闆拼命工作17年,過度使用,當他感覺身體已經向他提出告警時,已經為時已晚,五十幾歲就走了.

這告訴我們,機器都需要休息,何況是人,休息時好好放鬆自己,遠離工作.無法休假時,也應盡可能抽空運動,有了體力,以後退休生活才能雲遊四海.

但好像很難,周遭許多朋友不論在哪個行業,似乎都有做不完的工作.有許多朋友忙到連我的部落格分享都沒時間看.有些朋友說我在誘惑他,其實如果誘惑成功,出一趟遠門,去自己心目中的Bucket List 中的一個目的地,那也是好事一樁,功德一件.我寫部落格除了紀錄自己的旅遊歷程與感想之外,另一個重點是「分享」,目的就是引起共鳴,期望誘惑被工作枷鎖禁錮的朋友們,也希望朋友看了能稍微跳脫平時生活,輕鬆一下.P. S. 只是引發的共鳴很少.

Victoria  ,她是來工作的(探險隊一員),但她樂在其中,跟北極燕鷗一樣,每年往來於兩極之間,好羨慕

其中一位旅客,叫Jerry,他是大學教授,拿著拐杖,走路一拐一拐,但無役不與.我老了能夠這樣嗎?很懷疑!

不知名的一位旅客,裝備齊全,應該是一位享受退休生活,開始接觸學習攝影的老人,凡事都想拍、想看.

探險隊員Sarah,英國人,很Nice的一位,有問必答

這位也是一位裝備齊全的老人,每次看他拍照,都覺得他很專業,很優雅、也很紳士.

爬上「諾亞紅湖」之後,大夥休息片刻

在高處享受大自然

好奇地看一顆「鐵石」

左邊是John,來自英格蘭,凡事都拍,且趴著、跪著、躺著都拍,只想取得他要的角度

好奇 Again

這位仁兄來自挪威,很喜歡錄影、收音,背包能夠直接當椅子

左邊兩位是Christel 與她老公,也退休了,不苟言笑的德國人,她告訴我他們明年要去走西北航道,好羨慕!

某人的腳架,就放在凍原中,看起來很重的腳架.
其他人物的點滴,往後的文章遇到再分享給大家.

Varghytten
回程在搭橡皮艇回船上前,我們參訪一間避難小屋,名為 "Varghytten",這個字的英文意思是 "Home of Wolves" 「狼群之家」,是在海邊的一間簡單的避難小屋,給來此活動探險打獵的人暫時棲身用的.



最後望望海邊美景,準備回船上,繼續下一個旅程.




Antarctic Sund
Antarctic sund ,直譯就是「南極灣」,在北極怎會有南極灣呢?其實就是名字一樣而已.Antarctic Sund 是一段窄小的峽灣,以冰山聞名,通常到東北格陵蘭旅遊,破冰船都會經過這段水域.其實格陵蘭冰山何其多,Antarctic Sund 的冰山還不是最美的.

大夥全部從Ymer Ø 回船上之後,下午破冰船就開始南下,經過Antarctic Sund 水域,初期天氣依舊不好,但最後天空的雲漸漸消散放晴.
從此刻起,冰山會是旅程的主角之一.

很漂亮的一座山,從地質學的角度,這是座寶山.

雲層、峽灣、與冰山






















陽光出現了!



峽灣兩旁的山漸漸清了

美麗的雪峰可以看得很清楚





雲漸漸消散

Ella Ø 「艾拉島」
 Ella Ø (可中譯為「艾拉島」)是一處夏天有丹麥「天狼星巡邏隊」(Slædepatruljen Sirius, Sirius Patrol)巡邏的小島,天狼星巡邏目的並不是要打仗,而是為了確保丹麥北極地區主權而設立,也因此島上有一些駐軍設施,但我們到時,已經不見駐軍.另外此島也是一處地質研究基地.島上有一個歷史建築物,名為"Eagle's Nest" (鷹巢)是丹麥地質學家 Lauge Koch所建立,他於1931~1935年在此進行地質研究,Eagle's Nest 目前仍矗立於島上,是島上最醒目的建築物.
M/V Ortelius在傍晚駛進 Ella Ø,船在島的北邊下錨,我們再度搭橡皮艇登上這個小島觀光、爬山、健行順便看看「鷹巢」.天氣變好了,所以拍了一些好照片.

往Ella Ø 的峽灣風光
離開Antarctic Sund 後,進入"Kong Oscar Fjord"北緣,向南經過Maria  Ø , 最後抵達Ella Ø






抵達Ella Ø

Eagle's Nest 


麝香牛 Muskox 
Muskox 是北極特有的動物,主要生活在阿拉斯加、加拿大與格陵蘭,在我們抵達Ella Ø準備下錨登陸之前,有一隻在岸邊徘徊,不過大概是被我們的船嚇到了,後來狂奔離開,等我們真正登島,完全不見這隻Muskox 的蹤跡.距離遠,所以並不是拍得很清楚.



登陸Ella Ø



 岸上風光
上岸的右側是一座山名為"Fimbulfjeld"的小山,標高僅234公尺,山下有潺潺溪流,好清澈,忍不住用手去摸,好清涼.


艷陽下的Eagle's Nest



努力地爬上去

美照一張,天晴,還有彩虹

 Fimbulfjeld 山下的小溪流

Fimbulfjeld 山

Fimbulfjeld 山的另一邊


向著陽光的孤影矗立在山頭

遠望海上的M/V Ortelius 

老先生相機普通,但專注地低下頭來拍攝北極植物,無論如何都是一張好照片

潺潺溪流,溪水透心涼

遠處的山景

鏡頭調近,雪跡的線條很特別,很美

大夥乖乖地跟在「瘋狂詹姆士」的後面,此刻他不再瘋狂,轉為溫文儒雅的地質學家

秋天,融雪變少,想像7月盛暑,應該是溪水氾濫.

居高臨下,看丹麥軍方的設施

Eagle's Nest 「鷹巢」
已經矗立80年的「鷹巢」,依然保存得很好,大夥爬山回來,進到裡面休息,並聽聽Victoria 的解說.





回船上囉!
結束Ella Ø的探訪,準備回船上,看到遠處,有體力的旅客已經在遠處山頂上.
破冰船被山頭遮住

佩服這些有體力的旅客
回到船上得翻牌,否則會變失蹤人口

夕陽
上船之後,船離開Ella Ø,用完晚餐後到甲板欣賞風景,這時夕陽出現了,沒看到曙光,但老天爺賞了夕陽美景,也很感恩了.
夕陽照在雪峰上,真的很美,雖然很冷,但還是努力地撐到太陽整個落下,晚霞消失.












結束了格陵蘭初體驗,心得是格陵蘭的「荒冰野地」跟其他北極地區不同,最大的不同就是「冰山」與更原始的樣貌.此篇的「冰山」雖壯觀,但屬小兒科,更壯觀、更美麗的冰山美景與格陵蘭的荒冰野地還在後頭.


1 則留言:

  1. 不是引發的共鳴很少,是看完後宛如身歷其境的震撼

    回覆刪除

2023年北方之旅 Part II 挪威極圈峽灣- #20 E6公路與Alta

離開北角之後,我們沿著E69號南下,轉至E6至下一個目的Alta,大約240公里的路程,景色的變化相當的豐富,一路上少有城鎮,所見到的美景相當的原始,秋天與冬天的韻味不停地在變化,太陽隨著公路的方向也不停的位移,只是我們老覺得再怎麼開,太陽老會在我們的正前方,這是因為太陽在極圈的...